首頁 >> 科技服務 >> 工作動態(tài)

工作動態(tài)

武漢巖土所在固廢基巖土工程加固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發(fā)表日期:2020-11-03來源: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放大 縮小

  “固廢資源化”是國家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大戰(zhàn)略需求,綠色低碳發(fā)展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隨著快速的城市化和工業(yè)化進程,近年來產生了大量富含有機污染物與病原體的市政污泥。此類固廢的傳統(tǒng)處置方式包括填埋、焚燒等,對環(huán)境產生巨大負荷。然而,污泥限氧熱解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并實現(xiàn)碳的穩(wěn)定儲存,產物生物炭的高比表面積、豐富的官能團和多界面反應位點,為污泥資源化利用提供了經(jīng)濟環(huán)保的出路。

  武漢巖土所環(huán)境土力學與工程學科方向組科研團隊采用常規(guī)限氧熱解污泥得到多孔生物炭,將其作為綠色工程材料與水泥復配,制備了巖土工程固化用生態(tài)膠凝材料。污泥生物炭在反應體系中降低了局部水灰比,起到內部養(yǎng)護作用,并提供更多成核位點,促進水化產物的生成,從而增強了復合材料機械性能(如圖1)。盡管污泥生物炭在土壤改良、環(huán)境修復以及水處理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然而,作為工程材料應用于巖土工程領域尚屬首次探索。污泥生物炭生態(tài)水泥的制備與使用,為污泥資源化利用和水泥行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新思路。

  生物炭膠凝材料的性能取決于原材料的類型和熱解溫度工藝,污泥的熱化學特性表明,160-580°C的溫度范圍是主要和有效的熱解區(qū)。因此,在不同溫度工藝制備污泥生物炭的比表面積、孔隙特征隨溫度變化具有較大差異性。H/C和O/C比值揭示了污泥生物炭具有穩(wěn)定的化學和生物性質及較強的親水能力。這些特征為污泥生物炭作為工程材料的應用提供了條件。

  為探明生物炭水泥復合材料的性能與水化反應過程,采用多尺度表征手段揭示了固化體的力學強度、水化產物以及水化程度演化規(guī)律(如圖2,3),優(yōu)化得到了污泥生物炭水泥的最佳制備工藝(500℃熱解溫度,60min保溫時間)。

  為進一步揭示生物炭水泥復合材料的水合機理,采用等溫量熱法,確定了水化反應過程水化反應熱流曲線。盡管不同溫度工藝的反應體系具有相似的放熱特性,但最優(yōu)的溫度工藝使復合材料具有相對較高的放熱速率、累計水化熱和較短的休眠期。表明了生物炭的加速水化效應。此外,采用Krstulovic Dabic動力學模型很好地模擬了污泥生物炭的水合過程(如圖4),在生物炭-水泥復合體系中揭示了其水合作用機制:NG-I-D。最優(yōu)工藝生物炭提供的成核位點最多,在各反應階段的反應速率常數(shù)最高,并且具有最短的相邊界反應階段(I)。

  結合生物炭優(yōu)勢和復合材料固穩(wěn)特性,污泥生物炭生態(tài)水泥應用潛力巨大。該材料在污染泥?土?渣固穩(wěn)修復,建材利用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本研究成果已經(jīng)在線發(fā)表于國際工程技術領域TOP期刊“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IF:4.419)。第一作者為博士生陳新,通訊作者為李江山研究員和薛強研究員。該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No. 51625903),國家重點研究與發(fā)展計劃(No. 2019YFC18040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與香港研究資助局聯(lián)合科研資助合作研究項目(No.51861165104),國家科學基金會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項基金(No.51827814)等共同資助。

  論文題目:Sludge biochar as a green additive in cement-based composit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hydration kinetics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onbuildmat.2020.120723

  圖1 污泥生物炭生態(tài)水泥制備工藝圖

          

圖2 不同工藝污泥生物炭水泥復合材料機械強度特征

  圖3 不同工藝污泥生物炭水泥復合材料水合程度

  圖4 不同工藝污泥生物炭水泥復合材料水化動力學曲線

                                      (文/圖  環(huán)境土力學與工程學科方向組)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