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服務 >> 工作動態(tài)

工作動態(tài)

武漢病毒所/生物安全大科學中心在揭示蚊蟲特異性病毒的傳播特征及其與致病性黃病毒相互作用方面取得新進展

發(fā)表日期:2020-12-21來源:武漢病毒研究所放大 縮小
      蚊媒疾病給全球公共衛(wèi)生造成了巨大的威脅。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蚊蟲耐藥性產生,蚊子的孳生地在不斷擴張,需要發(fā)展新型的控制蚊子種群或蚊子傳播疾病能力的策略。蚊蟲除了可以傳播致病性病毒,還攜帶一類蚊蟲特異性病毒(Mosquito-specific virus, ISVs)。這一類病毒僅感染蚊子,具有殺蚊或調節(jié)阻斷蚊蟲傳播致病性病毒的潛能

       11月30日,熱帶醫(yī)學領域知名期刊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在線發(fā)表了武漢病毒所/生物安全大科學中心袁志明/夏菡團隊在蚊蟲特異性病毒的感染特性及其與致病性黃病毒相互作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論文,文章題為“Transmission competence of a new mesonivirus, Yichang virus, in mosquitoes and its interference with representative flaviviruses”。Mesonivirus是一種具有廣泛地理分布的ISV,而Yichang virus(YCV)是一株新型的mesonivirus。研究人員通過經口途徑對致倦庫蚊和白紋伊蚊的成蚊及幼蟲感染YCV,發(fā)現在實驗室條件下,YCV可通過吸血途徑和水體獲取途徑感染蚊蟲,能進行垂直傳播,但不能突破唾液腺屏障。YCV的感染能力與蚊蟲種類、病毒滴度、感染及介質以及感染途徑相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利用細胞和蚊蟲感染模型對YCV與幾種黃病毒的相互作用進行了體外和體內驗證,結果表明當YCV與登革2型病毒(DENV-2)在C6/36細胞和白紋伊蚊個體中共感染時,YCV可抑制DENV-2復制增殖并降低其傳播效率。該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ISVs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tài)學意義,并為ISVs在蚊媒疾病防控中的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武漢病毒所博士研究生葉國國為論文第一作者,袁志明研究員、夏菡副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科技部基礎專項項目(2013FY113500)和武漢病毒研究所“一三五”規(guī)劃實施項目(WIV-135-PY2)等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journals.plos.org/plosntds/article?id=10.1371/journal.pntd.0008920


圖1:兩種病毒在細胞或蚊蟲媒介中共感染后可能的結果

圖2:不同滴度的YCV感染致倦庫蚊和白紋伊蚊
 
圖3:YCV和DENV-2在白紋伊蚊中共感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