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服務 >> 工作動態(tài)

工作動態(tài)

武漢病毒所/生物安全大科學中心在沙粒病毒入侵抑制劑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

發(fā)表日期:2021-02-07來源:武漢病毒研究所放大 縮小
       病毒學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近期在線發(fā)表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肖庚富學科組、王薇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目為“Screening of Botanical Drugs against Lassa Virus Entry”(靶向拉沙病毒入侵的植物藥物的篩選與鑒定)。該研究成功篩選得到阻斷拉沙病毒的入侵抑制劑,并對其作用機制進行了闡述。

       LASV屬沙粒病毒科(Arenaviridae),哺乳類沙粒病毒屬(Mammarenavirus)。LASV的天然宿主是嚙齒類多乳鼠,人通過接觸含有病毒的動物排泄物或氣溶膠感染,人際間亦可發(fā)生相互傳播。LASV主要在尼日利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幾內亞等西非國家流行。LASV為四級病原,引發(fā)烈性傳染性疾病拉沙熱。根據(jù)尼日利亞疾病控制中心最新公布的數(shù)據(jù)表明,該國2020年感染LASV確診病例為1189例,死亡病例為244例,病亡率為20.5%。目前沒有針對LASV的特效藥物和疫苗,因此迫切需要研發(fā)高效、特異的抗LASV藥物。

       研究團隊使用以水皰性口炎病毒(VSV)為骨架,外帶LASV包膜糖蛋白(GPC)的假病毒,采用高通量篩選方法對植物藥物庫進行篩選。經過兩輪篩選,得到兩種靶向LASV入侵的化合物,分別為佛手柑素和蔓荊子黃素(圖)。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佛手柑素通過阻止LASV內體運輸過程從而抑制LASV入侵;而蔓荊子黃素通過抑制LASV包膜糖蛋白介導的膜融合來抑制其入侵。通過篩選適應性突變,發(fā)現(xiàn)LASV GP2跨膜區(qū)446位點的苯丙氨酸突變?yōu)榱涟彼岷?,使得LASV對蔓荊子黃素產生耐藥性。值得關注的是,蔓荊子黃素對新世界沙粒病毒的入侵也有抑制作用,突變新世界沙粒病毒跨膜區(qū)相應位點也能獲得對蔓荊子黃素的耐藥性。研究團隊進一步延伸考查了這兩種藥物對LASV生命周期其他階段的影響,發(fā)現(xiàn)它們均可抑制LASV迷你基因組活性,說明這兩種藥物均能抑制LASV病毒基因組復制。隨后采用生物安全等級為二級的沙粒模式病毒——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病毒(LCMV)進行活毒驗證,發(fā)現(xiàn)這兩種藥物對LCMV同樣具有顯著的抑制效果。

       本研究成功鑒定出兩種有效的LASV入侵抑制劑并對其作用機制進行了詳細闡述。這為沙粒病毒入侵機制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為發(fā)展抗沙粒病毒藥物提供了先導化合物,并為應對拉沙熱的暴發(fā)流行提供了應急儲備。

       武漢病毒所劉洋實驗員為論文第一作者,王薇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究發(fā)展計劃(2018YFA05072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670165)、中國科學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高端用戶培育項目(2019ACCP-MS03),以及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計劃(2018IOV001)的支持。

文章鏈接:https://jvi.asm.org/content/early/2021/01/28/JVI.02429-20.abstract?papetoc

 
圖:靶向拉沙病毒入侵的植物藥物的篩選與鑒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