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服務 >> 工作動態(tài)

工作動態(tài)

水生所研究揭示脊椎動物存在IV型干擾素

發(fā)表日期:2022-02-24來源:水生生物研究所放大 縮小

  干擾素(interferon,IFN)是一類廣泛存在于有頜脊椎動物并以alpha螺旋為結構特征的細胞因子,在機體炎癥免疫應答特別是抗病毒免疫應答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功能。目前,干擾素被分為三種類型,即I型、II型和III型,它們分別利用不同的受體復合物,IFN-αR1/IFN-αR2、IFN-γR1/IFN-γR2IFN-λR1/IL-10R2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聶品研究員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fā)表了題為Identific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ype IV interferon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interferon-υ including its class II cytokine receptors IFN-υR1 and IL-10R2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在上述三型干擾素之外,脊椎動物還存在另外一類干擾素,即IV型干擾素。

  通過基因序列比較、系統(tǒng)進化分析、基因敲降、基因敲除、病毒感染以及功能分析,聶品研究員團隊在脊椎動物中鑒定到了IFN-u,證實其利用II類細胞因子受體成員IFN-uR1IL-10R2的為其受體復合物,并在斑馬魚(Danio rerio)和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中研究揭示了IFN-u基因的表達和抗病毒活性有關。通過在脊椎動物中的進一步比較研究,發(fā)現IFN-uIFN-uR1分別位于獨特且高度保守的基因座上,不同于之前報道的所有其他三種類型的干擾素,IFN-uIFN-uR1分別與II類細胞因子和II類細胞因子受體在系統(tǒng)發(fā)育上聚集在一起。因此,除了脊椎動物中目前公認的三種類型干擾素外,本研究所發(fā)現的IFN配體受體系統(tǒng)的發(fā)現可被視為IVIFN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水生所陳善楠博士,聶品研究員為通訊作者。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8645-6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320103913、31702369)、特色淡水魚產業(yè)技術體系(CARS-46)、山東省“一事一議”頂尖人才計劃和山東省“水產”“高水平學科建設學科“經費資助。

 

該圖所示為IFN-u序列

該圖所示為發(fā)現的脊椎動物IV型(a)和I-III型(bc、d)基因共線性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