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服務 >> 工作動態(tài)

工作動態(tài)

水生所在基底改良和沉水植物恢復工程應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發(fā)表日期:2022-07-29劉子森,張義來源:水生生物研究所放大 縮小

  杭州西湖是我國首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湖泊類文化遺產,是我國城市景觀湖泊的典型代表。杭州西湖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在我國城市湖泊非常具有代表性。富營養(yǎng)化湖泊治理后期將面臨內源污染和生態(tài)恢復等問題。這是湖泊在完成控源截污后將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在水生態(tài)修復工作中,恢復沉水植物是水體治理的有效途徑。生境條件的改善是沉水植物恢復的必要條件。就西湖而言,即面臨著“香灰土”的問題。西湖湖底的浮泥層和軟泥層氮磷營養(yǎng)鹽和有機質含量高、腐殖化程度高、含水率高、極易懸浮,形似香灰,俗稱“香灰土”?!跋慊彝痢钡踪|非常不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長和恢復。種子萌芽和根系的發(fā)育是沉水植物恢復的關鍵,而底質條件對沉水植物的發(fā)芽、根系及營養(yǎng)獲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在重富營養(yǎng)化城市湖泊“香灰土”底質上進行底質改良和生態(tài)修復是個科學和技術難題,也是困擾西湖進一步提升水質的障礙之一。 

  以中科院水生所吳振斌研究員學科組為主的西湖科研團隊針對西湖“香灰土”底質等不利于沉水植物恢復的技術難題,將改性礦物基材料制備成環(huán)保型復合基底改良劑和沉水植物的種植載體,研發(fā)了針對不同底質生境的生態(tài)型基底改良技術和沉水植物恢復技術(圖1),并成功應用于杭州西湖(圖2、圖3)。開展了杭州西湖小南湖基底改良和沉水植物恢復示范區(qū)的六年長期效應評估。 

  研究發(fā)現基底改良技術突破了高有機質、高營養(yǎng)鹽脅迫等生境制約沉水植物恢復的瓶頸,在示范區(qū)成功恢復了苦草為主的復合沉水植物群落,示范區(qū)沉水植物蓋度長期維持在95%以上,顯著降低了沉積物總磷和有機質含量,2015年沉積物總磷和有機質含量分別為2.94 mg/g27.44%,2020年分別降到 1.33 mg/g 8.08%。增大了沉水植物生物量,提高了沉積物微生物多樣性,改善了示范區(qū)底棲無脊椎動物群落結構,水環(huán)境質量明顯改善,透明度達到2.5m以上,加快了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與重建,促進了水生態(tài)系統(tǒng)向清水草型轉換(圖4、圖5)。    

1 基底改良技術原理示意圖 

2 基底改良和沉水植物恢復施工過程

3 基底改良和沉水植物恢復技術工程應用示意圖 

4 基底改良和沉水植物恢復工程對沉積物特性、沉水植物、微生物和底棲生物的影響效應

5 西湖小南湖基底改良和沉水植物恢復示范區(qū)

  相關研究工作近期陸續(xù)發(fā)表。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十二五”水專項(2012ZX07101007-00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830013; 51709254)、中國科學院青年創(chuàng)新促進會(2020335)、中國科學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計劃)(KFJ-STS-ZDTP-038)、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2020CFB555)、中國科學院特別研究助理資助項目等項目的支持。 

  Long-term study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a typical shallow urban lake”,發(fā)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2046034),第一作者:劉子森,通訊作者:張義; 

  Combined Remediation Mechanism of Bentonite and Submerged Plants on Lake Sediments by DGT Technique”發(fā)表于Chemosphere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5653522007299),第一作者:劉云利,通訊作者:張義; 

  Effects of bentonite on the growth process of submerged macrophytes and sediment microenvironment”發(fā)表于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1479721003704),第一作者:劉云利,通訊作者:張義; 

  Impact of submerged vegetation, water flow field and season changes on sediment phosphorus distribution in a typical subtropical shallow urban lake: water nutrients state determines its retention and release mechanism”發(fā)表于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3343722008557),第一作者:白國梁,通訊作者:張義。上述研究工作主要參與人員還有:劉碧云研究員、周巧紅研究員、吳振斌研究員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