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進展
武漢植物園東非植物區(qū)系與分類研究組的科研人員通過全面的資料查詢和數(shù)據(jù)整理分析,對長蒴苣苔屬的民族植物學用途、植物化學成分、藥理應用和毒理學等內容進行全面整理,揭示了長蒴苣苔屬植物的醫(yī)學潛力,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研究結果顯示,有17種長蒴苣苔屬植物在亞洲不同國家的傳統(tǒng)醫(yī)學中被應用。從該屬植物中共分離得到166種化合物,包括萜類、黃酮類、酚類、脂肪酸、查耳酮、類固醇等。其中,萜類、黃酮類、查耳酮和酚類化合物是該屬植物藥理活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具有體內和體外的生物活性。據(jù)資料顯示,這些粗提物和分離化合物具有抗尿石、腎保護、抗菌、抗癌、抗糖尿病、細胞毒殺、傷口愈合及抗氧化等多種功能。
傳統(tǒng)用途和科學評價表明,Didymocarpus pedicellata是本屬植物在世界上一些地區(qū)應用最廣泛的種類之一。雖然對該屬植物的化學和藥理性質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仍需對其藥物學和毒理學展開進一步的研究,以保證其作為藥用植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品質特性。此外,進一步研究部分化合物的構效關系,可能會提高這一類群的生物活性,促進其傳統(tǒng)用途的科學開發(fā)。
這項研究以“A review on ethnobotany, 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of the genus Didymocarpus wall. (Gesneriaceae)”為題發(fā)表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上。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961143026)、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計劃項目(2019FY101800)和中國科學院中非聯(lián)合研究中心(SAJC202101)的資助??夏醽喖魧W生Consolata Nanjala為本論文的第一作者,胡光萬研究員為通訊作者,研究組的其他學生也參與了本項研究。
研究示意圖(圖片來源:Consolata Nanjala)